兴全王晓明辞职奔私 他们为什么都去私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7-09-25 18:57:40  阅读:2085 来源:新浪财经 作者:容祖儿

  记者 陶炜

  公募基金的优秀基金经理少了一个,而阳光私募的大佬又添了一名。本周市场上传出消息,兴业全球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王晓明已向兴业全球基金公司递交了辞职申请,而他的去向是自己创业做私募。消息称,预计兴业全球基金公司将于近日宣布此事。自2006年以来,从公募基金投奔私募行业的基金经理早已超过百位。早期有江晖、江作良等人,这一两年则有王亚伟这样的大牌弃公赴私,如今王晓明也走了。公募明星私奔的浪潮背后,到底蕴藏着什么?

  王晓明将要私奔

  本周市场上传出消息,兴业全球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王晓明已向兴业全球基金公司递交了辞职申请。王晓明投资总监一职将由董承非接任,但兴业全球分管投资的副总职位则将暂时空缺。消息还称,王晓明从兴业全球基金公司辞职早已做了打算,去年10月26日,他就卸任了兴全趋势混合的基金经理职务。

  王晓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确认了这一传闻。“我准备自己创业。”王晓明说,离职的原因只是“想要做点不一样的事情,毕竟在基金行业呆了10多年,我想要做一些改变”。

  公开资料显示,1974年出生的王晓明,于1995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上海中技投资顾问有限公司,2003年底加入筹备中的兴业全球基金。兴业全球基金公司正式运作后,王晓明先后担任兴全可转债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2005年11月3日,兴全趋势投资基金成立时,王晓明成为该基金的基金经理。在截至2013年10月25日的8年多时间里,兴全趋势投资的收益率为493.35%。另外,2006年9月20日至2008年1月3日间,王晓明还担任兴全全球视野的基金经理,任期内基金收益268.85%,同期上证综指涨幅207.07%。

  在公募明星的奔私浪潮中,王晓明的离去只是其中一朵浪花。自2006年以来,投奔私募的公募基金经理已经超过百位。

  奔私原因一:压力小点

  在部分人看来,与公募基金频频暴露在聚光灯下的苦日子相比,私募要压力小一些。

  “在公募基金干,排名压力大不说,整天还要在摄像头下提心吊胆,QQ和MSN也时刻遭到监控。”曾有公募基金经理表示,在一些知名度较高的私募基金打工,即使待遇比不上公募基金,但基金经理可以实现自我理财的需求,也不用整天被公众盯着。“娱乐明星整天被公众盯着意味着身价更高,我们整天被盯着则像防贼!”

  2012年5月7日,王亚伟在离职的媒体恳谈会上,也把原因归结为压力过大。他说:“离职是我个人原因,主要因为外界对我的太高,让我感觉压力太大。我不希望媒体对我买的股票进行报道。我不希望散户因为我买了一只股票就跟着投资,他们因此赔了钱会让我感到不安。反过来,这又会对我的投资造成困扰。这是我在这几年投资中面临的最大困境,也是我下决心要离开的主要原因。此外,我还面对很多其他困惑。比如,去上市公司调研,人还没去,消息就已经传开了。在投资圈的交流也受到影响。比如,有一些是我不成熟的想法,我只是提出来供探讨,但媒体可能会当成一个重要观点报道出来。报道出来有可能造成‘误伤’,久而久之我也不敢发言。这种状况时间久了会使自己离市场越来越远。我知道这种状态如果不改变,投资感觉会慢慢消失。我很担心投资感觉消失,我希望对投资保持敏感,要做到这一点,我需要远离过度的,心无旁骛地思考投资问题。”

  奔私原因二:薪酬制度灵活

  尽管对于普通人来说,基金经理的薪酬水平已经是高富帅的级别,但对很多基金经理来说,他们总觉得自己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还可以也应该拿得更多。

  私募基金往往采取公司制,基金经理与私募基金公司的利益完全一致。而私募基金公司的收入为托管资产收益的部分提成,私募基金经理的收入则为公司收入的一定比例提成。例如,一家管理资产规模为5亿元的私募基金公司,如果一年投资收益率为30%,按照行业内约定俗成的20%收益提成比例,则私募基金公司的收入为3000万元,如果给予私募基金经理20%的公司收入,则该私募基金经理的年收入约为600万元。

  公募基金则不同。例如,一只资产为50亿元的基金,每年管理费为1.5%,今年该基金经理取得了超越基准指数4%的业绩,那么他给基金管理公司大约能够创造超额管理费收入300万元。同时,由于该基金经理的出色表现,该基金在一年中实现净申购5亿元。该基金管理公司因此多获得管理费收入750万元。两者相加,该基金经理对于基金管理公司的贡献大约为1050万元。如果基金管理公司按照20%的比例激励基金经理,该基金经理的年激励收入大约为210万元。

  奔私原因三:不是自己的东西

  还有一些人则认为,股权激励长期缺位,导致优秀的基金经理对公司缺乏归属感。实际上,尽管新的基金法已经为基金经理参与股权激励打开了空间,但真正开始做这件事的凤毛麟角。而这,让基金中的优秀人才对于公募行业不在留恋。

  昔日公募明星陈继武在转投私募后,曾在访问中说过这样的话。

  “看看公募基金,连肖峰最后都要辞职。先是基金经理辞职,后是投资总监辞职,最后基金公司总经理都辞职。基本上辞职光了。公募基金行业为什么会这样?基金业没有什么神秘的,但是在中国被神秘化了。在国外,广义的基金业就是有一批人,有诚信、有能力、专业知识,他们合伙成立一个专业公司,把钱集合在一起,帮人理财。在中国,这些主管投资的人不是公司的主人,但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又系于这些人身上,当这些人的专业能力达到一定程度,积累了一些经验,就一定会走掉的。所以,过去是这样,现在是,未来,如果公募基金的这种模式不改变,永远是一个练兵的场所。”陈继武这样说。

  奔私原因四:私募越来越放开

  私募吸引力大增的另一个原因,是开一家私募越来越容易了。

  自今年2月7日基金业协会开放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产品备案以来,两周时间内,已有数百只证券类私募基金登记。根据规定,完成登记和备案后,私募将获得一个“身份证号”,凭此号可以开设独立证券账户。

  2014年1月17日,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的通知,宣布相关系统于2月7日正式启动。根据《办法》规定,经备案的私募基金可以申请开立证券相关账户。上述私募人士告知,一旦完成登记备案并成为会员,可以从基金业协会获取批复,再新发的私募产品,凭借批复即可开设独立账户。也有业内人士告知,完成登记备案的私募,将获得一个“登记号”,凭该编号可以直接开设证券账号,而且管理人数据将纳入相关数据平台,相当于获得“身份证编号”。

  而开设独立账户一直是证券类私募的梦想。2004年,为了借助第三方监管树立公信力,私募借道信托发行产品,产品以信托计划的形式发行,私募作为投资顾问。然而信托对阳光私募也有多种限制。例如重仓个股的仓位比例通常不能超过20%;在商品期货、黄金、外汇、国外股票等投资标的,以及融资融券业务上均有限制;并且有严格的警戒线和清盘线设置。

  行业中人才流动是正常的,但公募基金行业目前的情况已经不再是人才流动,而是人才流失了。中国的公募行业,究竟该如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