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董蕾复原真实的颜文樑与艺术之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11-15 17:24:48  阅读:3304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责任编辑。王凤仪0768

2019年是颜文樑等建议的姑苏美术画赛会兴办100周年,画赛会正是三年后姑苏美专诞生的序曲。值此姑苏美术画赛会百年、姑苏美专创立97年之际,推出“口述·姑苏美专”系列。

90岁的董蕾是寻访中的仅有女人,结业后曾上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后侨居日本从事艺术发明。晚年受柯灵先生呼喊,回归故土重拾画笔。沧浪水畔的罗马大楼,既是她心中的“水晶宫”,也是艺术之梦的起点。

“须知曩昔永不复返,未来决不先到。今天为昨日之未来,急起直追,坐言起行,尽力于现在之力行。”关于颜文樑先生的鼓励,董蕾一直铭记,汹涌新闻得悉,现在她正在战胜骨折伤痛,描摹颜文樑经典的“威尼斯油画系列”,以期尽力向世人复原一位真实的颜文樑和他的艺术根究。

2012年,董蕾参与姑苏美专师生12人展,回到姑苏沧浪亭。

“我自小就对西画入神,从1949年入学姑苏美专,开端了我朝思暮想的艺术生计。脱离校园今后,仍常常去颜师家请教。在50年代末,身处窘境,颜师对我说,一个人的终身不会永久不幸,美好的人也不会永久不变。颜师给了我自傲,使我能含着泪水拼命地画,是画笔让我懂得了在日子里,任何事物不是永久不变的,也不是任何事物都是一清二楚的,在是非之间有一系列的中间色。现在调色板上那一层层刮不去的斑驳颜色,便是60年人生的印记。”

董蕾上海家中画室2019年4月

这段文字的作者董蕾,1930年出生于江苏常州,1952年自姑苏美专西画系结业后,进入上海电影体系作业,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新世纪初,侨居日本从事艺术发明。在汹涌新闻“口述·姑苏美专”系列采访中,她是仅有的女人,美专沧浪亭最终一届结业生。年届九十,两度骨折,却握紧画笔,刚强站起。

青果巷的种子,沧浪亭的根

1912年头,蔡元培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掌管修订教育部学制,第一次在政府法则条文中宣告教育上的男女平等。翻开刘海粟《上海美专十年回想》,记录着1919年上海美专初次接收11位女生。1920年,南京高级师范校园完结了男女同校。姑苏美专建立次年(1923),女学生徐慧珍入校,成为姑苏男女同校之始。一年后,第三期招生时,40名选取者中,女生已超越10人,东校舍特辟三间为宿舍。今天沧浪亭北面,隔水相望,东侧翠树盘绕的一面黛瓦粉墙处,便是当年的女生宿舍。

颜文樑《佛罗伦萨广场》1930油画

19岁的董蕾,曾在这儿度过三年。“青果巷的种子,沧浪亭的根”是她终身的描写。一条青果巷,藏有半部常州史:有书画家恽南田、唐宇昭、唐于光;有言语学家赵元任、周有光;也有无产阶级革命家瞿秋白,名士咱们广泛文学、哲学、艺术、教育、医学、政治、实业各范畴。身世于知识分子家庭,少女时代的董蕾,与《芥子园画谱》,素描画册,美国《LIFE》(日子)杂志相伴。满脑子“学画梦”,又对西画入神的她,传闻“解放后,校园里学生少,教师都回家了,现在能够欠费读书”,便走出青果巷,离别“儿时的回想”,来到了“沧浪亭的象牙之塔”。

“当我入校时,男女同校现已不是问题。沧浪亭学生的勤奋好学,是其他校园看不到的。其时,孙文林教师还在坚持教素描,颜先生首要在上海,每次回来上大课,一上课便是半响谈透视。素描教室里,从早到晚,灯火亮堂,咱们自觉学习,高年级的罗尔纯画得超卓,咱们就站在死后看,同学间也互相学习。那种脱离社会的日子,今后再也没有了。”董蕾回想说,“那时,校园穷,没有食堂和膳食,宿舍粗陋,每人分配一张床,自带箱子。我和同班女生唐令渊,正午用一个小的碳炉煮饭,晚饭就在沧浪亭邻近的三元坊,吃一碗馄饨面。这么过日子,咱们没有叫苦,日日夜夜学画。”

1950年,董蕾(左)与唐令渊(中)等在沧浪亭。

给董蕾留下不可磨灭形象的,还有每日晚饭后散步沧浪河滨,经过教室的一幕:“隔河相望,希腊式大柱的素描教室,灯火通明,反照水中,美到极致,那是我永生难忘的梦中水晶宫。”

尽管,其时美专师生已处于“最艰苦中”,“值兹国家在困难中求重生”,但男女同校的韶光,仍是美丽又新鲜的。女生往往是男生注视的焦点,一些斗胆的男生常以画赛会业务,班级问题,写生郊游等为托言挨近女生,蠢笨行为不免引起嘲笑。有位工友,担任打扫废物、收发函件包裹、通报客人,她能叫出女生愿意招待者的姓名,也能对女生不喜欢的男宾耸耸肩,宣布逐客令。听说,男生中有的羞怯,有的斗胆,有的已婚,有的在家园和没受过教育的人订了婚,还有的尽管对某位姑娘有意,却不知怎样去寻求……

“凯司令”咖啡厅的讲堂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董蕾结业脱离美专,融入真实的日子,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最一般的一员,她画科学动画布景里的热水瓶,怯怯地攀上三脚架画主席像,制作电影海报,在电影校园辅佐教育,在特技车间焚膏继晷做“绘画接景”(电影特技之一,经过绘画衔接人物与场景),参与《上影画报》复刊。她在电影体系兜兜转转,“砸下三十二年”和整个芳华。

央视《中国电影人物》节目,采访电影特技设计师董蕾

六十年代中期,周末晚上,董蕾常去南京西路的凯司令咖啡店,和颜师及同学聚谈,颜文樑总是用幽默的实例教授艺术道理。

“咱们的论题不脱离绘画,比如,赤色在阳光下是饱和色,但在咖啡厅日光灯下,蓝色是饱和色,穿赤色显得暗,蓝色就鲜明晰,颜校长便是在咖啡厅里,给咱们灌注颜色学。唠嗑中,他也聊人生问题,常常安慰学生。颜先生便是这样一个仁慈的人。”董蕾说。每次谈天散场,总在晚上11点左右,颜校长照顾同路人一定要先送女生回家。一次雨夜,送客男生不行,年近古稀的颜校长,乘三轮车把董蕾送回家,再回来寓所。这些业余日子与师生友情,给予过董蕾不少安慰。

李宗津《颜文樑像》1975

以丝线安身日本

1980年代初,董蕾测验纱线织造艺术,用不经谐和的彩线构成画作。其时一些画家小看工艺美术,92岁的颜文樑坐着轮椅到青年宫,参与工艺美术协会为董蕾举办的个人展览时说:“画能否打动听,不在东西资料。”

1986年,退休后的董蕾,决议独闯日本,重拾中止三十余年的艺术梦。从言语校园,到舞台美术专业研究生,协助她安身异乡的,便是被颜文樑必定过,由董蕾首创的丝彩画(注:毛线在日本被称为毛丝)。

董蕾 丝彩画《邓丽君》

在董教师家的客厅,有一幅丝彩画《邓丽君》。她和记者说,初到日本,自己对油画没有掌握,见到毛线种类多样,中间色丰厚,满足充作颜料,便研究出丝彩艺术,没有料到,一经发明,便难以干休。“先将丝线剪成一厘米的点状,按颜色区别,贴到勾好稿的画布上,再压平,用固定液固定。一幅约40厘米长,30厘米宽的《邓丽君》,一星期就能完结。”从东京到静冈,每一回个展,她租赁画廊,印制请帖,买家和粉丝都是一般百姓,一场展览,少则三成,多则七多半,著作都被竞相购买。

1998年,董蕾接到柯灵来信。读到“飘流番邦逾十年,甘苦自知,倦鸟思还,落叶归根,自是善策。欢迎你及时回来,与家人安度晚年”时,董蕾声泪俱下。2003年,她完毕了十六年流浪,回归祖国。

1998年5月20日,柯灵写给董蕾的信(董蕾供图)

复原颜师艺术,描摹威尼斯系列

晚年《自画像》中的董蕾,左手执调色板,右手轻搭靠椅扶手,耳鬓亚麻色短发,衬托出娟秀的鹅蛋脸庞,端倪含情。这位看似柔软的白叟却反常刚强,2018年以来,两次摔伤,导致髋骨与颈椎中植入人工骨。本年三月,因卧床恢复,她先谢绝采访,后推延半月,又提早一晚,在稿纸上写下说话要点。

董蕾 《自画像》油画2013

董蕾说:“回到离别16年的上海,有点生疏,孤家寡人,听说我的画是工艺美术,不是绘画,所以决议割爱抛弃,重拾油画笔,回归沧浪,静下来补习油画课。又一个十年寒窗,我在故土和上海为亲朋举办报告画展,持续想要完结的夙愿。”

谈天中,为使记者录音明晰,腿脚不方便的她自动动身,挪近椅子。她呼喊钟点工阿姨,原以为叮咛添茶,不料是为记者挂起大衣,避免褶皱。

眼下,董蕾教师非常牵记的还有颜先生的画作,采访一开端,她就直言:“近年,看到有些画展和网上有不少颜先生伪作,很不像样,颜先生的真面目被遮盖了。”

1993年,董蕾于意大利威尼斯圣保罗教堂前。

八十年代,董蕾曾跟随颜先生早年脚印,到意大利写生。在威尼斯圣保罗教堂前一抹余辉中,颜文樑最具震撼力的《威尼斯圣保罗教堂》浮现在眼前。董蕾无数次想画下这幅创作,“我幻想其时颜师作画时的激动,情景交融达到了最高点,以迅猛笔触趁热打铁,发明了永久的动听画面。”

董蕾教师翻开早年出书的《颜文樑》画册,方案描摹5幅颜师最光辉的意大利时期画作。《威尼斯圣保罗教堂》《佛罗伦萨广场》《威尼斯水巷》《威尼斯运河》等画作,尺度与原作持平,均为长24厘米,宽16厘米。“这儿的印刷颜色偏蓝,书上的颜色偏暗,看不太明晰,可是原作看不到。”董教师边看边说。

颜文樑《威尼斯运河》1930年 图片翻印自《颜文樑》画册

2019年8月19日,间隔第一次采访将近5个月,董蕾教师在微信上回复记者:“五张都动笔了,一张发现用笔距离比较大,撤销,只画四张,现在挂起来渐渐揣摩,四张放在一同考虑后再加工,好在时刻富余。下月开端要着手预备颜文樑艺术促进会十一月画展的著作。脚伤发展甚微,谢谢关怀。”

董蕾正在描摹的颜文樑1930年的《威尼斯运河》

在汹涌新闻记者连续采访中,本年94岁的陈徵封笔了,91岁的曹有成上一年收笔了,87岁的朱曜奎和83岁的薛企荧仍在坚持,百岁的毕颐生身体已不适合坚持作画,董蕾是仅有绘画至今的女人。晚年的她,再次走进“水晶宫”。

在《思念颜文樑教师》一文结尾,董蕾写道——

“进入21世纪,颜师的教导更明澈展示:‘须知曩昔永不复返,未来决不先到,责乎曩昔,今天为明日之曩昔,望乎未来,今天为昨日之未来,急起直追,坐言起行,尽力于现在之力行,而来安于现在,则更愿吾同学共勉之。’时刻不会倒走,我是姑苏美专最终一届的弟子。师生情结,思念颜师,贯穿了我艺术生计的一直。颜师离咱们那么近,咱们几个弟子常常在一同,商讨技艺,一如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