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糖瓜祭灶神……小年怎么过出典礼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1-18 06:58:19  阅读:84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责任编辑NO。郑子龙0371

北京1月17日电(记者 上官云)“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排演’。”著名作家老舍在《北京的新年》中,曾记录过一系列有关新年的风俗,其中就说到了小年,言外之意透出了浓浓的年味儿。

不过,小年的日期并不一起,有的是在腊月二十三,有的是在腊月二十四……但一般来说,小年都被作为是新年的序曲,等那首“新年谣”唱起来,人们就初步墨守成规做预备,直到迎来热热烈闹的中国年。

材料图:正值中国民间传统的“小年”,海南海口街头巷尾的“年味”渐浓。图为市民选购福字。

小年日期不相同

小年是一个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等。因为各地风俗,“小年”有着不同的概念,日期也不尽相同。

在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浮家泛宅则是腊月二十五。还有的当地把“腊月廿四”和“岁除前一夜”都称为小年。

关于小年,还有一首“新年谣”,繁忙中自带喜庆:“二十三,捏糖瓜;二十四,扫屋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杀肥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上炕包饺子。”

不同区域的新年谣,内容会略有不同。但整体来说,都是表达了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心愿。

过小年为啥要“祭灶”?

小年被视为新年的初步,也天然会遭到分外注重,祭灶就是期间一项重要的风俗活动。

材料图:民众在“春姑娘”的带领下祭拜灶神,当日是阴历腊月二十三,中国传统“小年”。

灶神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也有传说称,灶王爷原本是一介布衣,叫做张生。他成家后整天纸醉金迷,总算沦落到以乞讨为生的境地。有一天,他刚好乞讨到前妻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以为张生还有羞耻心,又是在锅底死去,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报告”一家人的善恶,大年三十再回去。所以,汉族民间就有了“小年”祭灶的习气,请求来年安全顺利。

宋代的范成大在《祭灶诗》中说:“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亨通归来分。”这首诗很形象地说明晰古代有关祭灶的一些风俗习气。

灶王爷画像一般贴在灶台邻近,祭灶时要把关东糖用火消融,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还要把旧画像揭下来,再和用稻草扎成的“马”一同烧掉,标志着送灶神上天,也叫“辞灶”。之后,新年后再把新画像贴上,迎回灶神。

除了糖瓜,这时还会吃些啥?

说到小年的饮食,糖瓜天然是标志性食物之一。除了用来祭灶外,曩昔也是人们口中的美食。

材料图:阴历腊月二十三,是中国传统的小年。在吉林长春,一千余名市民齐聚一堂一起包饺子吃饺子。

糖瓜一般用黄米和麦芽熬制而成。这种糖有两种形状,长条的叫“关东糖”,扁圆的叫“糖瓜”,吃起来满口生香,别有风味。

旧日,农人们一般到了寒冬时节没什么农活时才干歇息,那时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乃至是整个正月都是“年”,新年天然要吃饺子,时刻久了,吃饺子也成了小年的风俗。

晋东南区域,盛行小年吃炒玉米的风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头—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爱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咬上一口,又酥又脆。

剪窗花、扫房子……新年预备工作有哪些?

过了小年,离着新年只剩下不到十天时刻了。剪窗花、贴对联、贴年画……新年的预备工作会愈加热烈。

例如,各家各户都会仔细清扫房子、铲除尘埃,明窗净几迎候新年。听说,小年也叫扫尘日,源于尧舜时期的“扫年”风俗,原本是古代公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典礼。

材料图:辽宁沈阳,工作人员于“小年”当天在沈阳故宫内悬挂门神。

在所有预备新年的活动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窗花的内容可所以喜鹊登梅、燕穿桃柳、莲(连)年有鱼(馀)、和合二仙等,也有各种戏曲故事。

曩昔,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馒头,特别要制做一个“大枣山”来供奉灶君,馒头也能够有许多造型,往往是我们一展灵活手工的好机会。

俗话说,“有钱没钱,剪发新年”。在此期间,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理发,一身清新迎候新年,人们以为,这样也有“辞旧迎新”的意味。

其实,小年并不仅仅一个简略的日期,重要的是它作为新年的序幕,尔后的一系列风俗活动都强调了“参与感”,也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年味越来越浓了。